文化
有一定之略 然后有一定之功
“有一定之略,然后有一定之功。略者不可以仓卒制,而功者不可以侥幸成也。”出自南宋思想家陈亮所作《陈亮集》卷五《酌古论一》,意为要建立一番功业,必先有成熟的战略规划;战略不可以仓促制定,功业也不能凭侥幸获得。此句为陈亮称赞汉光武帝刘秀能够采纳谋士邓禹的谋略,“延揽英雄,务悦民心,立高祖之业,救万民之命”,最终实现中兴之业。
《酌古论》写于公元1161至1162年,正值金人继续南下受挫、南宋王朝对金和战未决之时。陈亮深入研究历史兴衰,通过评述刘秀、刘备、曹操、孙权、苻坚、韩信、诸葛亮等十九位历史人物在军事上的成败得失,总结其经验与教训,为抗金提供借鉴。这句古语凝聚着他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,强调了战略谋划的重要性,不仅是对用兵之道的总结,也是治理国家的至理名言。
无清晰之战略,则行动如无舵之舟、无衔之马,纵使奔波劳碌,终难达致宏伟之功业。古人历来重视战略谋划。《孙子兵法》将“计篇”置于全书之首,强调“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;未战而庙算不胜者,得算少也”,突显了战略筹划的重要作用。
三国时期诸葛亮《隆中对》,堪称中国古代战略筹划的典范。据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记载,建安十二年,刘备三顾茅庐,诸葛亮在草庐中为刘备剖析天下大势,提出“跨有荆、益,保其岩阻,西和诸戎,南抚夷越,外结好孙权,内修政理”的战略蓝图。这一战略准确判断了曹操“拥百万之众,挟天子而令诸侯”不可与其正面争锋,孙权“据有江东,已历三世”只可为援不可图的政治格局,为刘备成就大业描绘了一条涵盖内政、外交、军事在内的发展路线。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,刘备一步步开创蜀汉基业,最终实现三分天下,诠释了“有一定之略,然后有一定之功”的哲理。
唐代“贞观之治”的形成,也彰显出战略思维的重要性。据《贞观政要》记载,在经历了隋末战乱后,唐太宗采纳魏征的建议,确立了“偃武修文”的战略方针,提出“戡乱以武,守成以文,文武之用,各随其时”。在这一战略指引下,唐朝推行均田制促进生产,完善科举选拔人才,修订《贞观律》健全法制,同时与民休息、轻徭薄赋。正是有了一系列战略筹划,才成就了被后世称颂的“贞观之治”,为大唐基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历程,重视战略谋划始终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思维方式。这种注重长远规划、强调整体布局的思维特质,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,使得中华文明能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应对挑战、创造辉煌。(张博君)
1948年3月,毛泽东总结解放战争后期党领导土地改革等方面的经验教训,形成《关于情况的通报》,鲜明指出:“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,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。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,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,万万不可粗心大意。”
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、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。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长征路上的艰苦卓绝,从抗日战争的烽火连天到解放战争的摧枯拉朽,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初步提出实现“四个现代化”的战略构想,到改革开放“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”……一路走来,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统一思想、统一步调、团结一致向前进,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、建设、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,就在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,高瞻远瞩、见微知著,既解决现实问题,又解决战略问题,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,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、政策策略。
规划,是发展战略的时空落子;战略,由规划导向实践的行动指南。“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,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。”
新中国成立后,五年规划(计划)在远景目标下一个接续着一个,在全局中定位、从战略上着眼、以人民为旨归,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、中国人民的奋进与跋涉尽在其中。
从两条轴线中,可以更好理解五年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——
一条是横轴,“全国一盘棋”。总揽全局、整体布局,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的合奏中形成和声,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活力奔涌。
一条是纵轴,“一张蓝图绘到底”。立足当前、着眼长远,我们党始终坚持目标导向,以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的坚定不移,扎扎实实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向前进。
新时代以来,时代之新,开启了新的历史方位、新的发展阶段,也意味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、新的发展战略选择。“从历史长河、时代大潮、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、探究历史规律,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”,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与担当。
“十三五”规划以新发展理念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;“十四五”规划站在“两个一百年”历史交汇点,推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;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,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乡村振兴战略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……每一个举重若轻的战略决策,每一程风雨无阻的跋涉,都深刻彰显领航之重要、思想之伟力。积跬步以至千里,汇聚起“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”的坚定底气,增强了“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”的战略主动。
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,对我国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,发出了乘势而上、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强音。
中国式现代化,是伟大而艰巨的恢弘事业。化战略为行动,把蓝图变现实,需要致广大、尽精微,操其要、分其详。要有敢闯善试、敢为人先的闯劲,也要有埋头苦干、迎难而上的韧劲。
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科学精准落实全会精神作出方法指引:“《建议》部署了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牵引、驱动、支撑作用的战略任务”“这些战略任务具有很强的前瞻性、针对性、指导性,全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,切实把这些战略任务的决策意图、目标要求、重大举措、工作重点贯彻落实好”“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系统观念,自觉在大局下行动,下好‘全国一盘棋’。要善于‘弹钢琴’,谋划一域不能忘记整体,立足当前不能无视长远,突出重点不能忽略一般。注重各方面政策协调,保持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,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、地方保护主义”。
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,必然要付出更为艰巨、更为艰苦的努力。今日之中国,路越走,越清晰;越往前,越是信心充盈、步履坚定——“中国式现代化有目标、有规划、有战略,一定会实现。”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张博君 郝思斯)